媒體報道

【藥智網】華海藥業拿下輝瑞新冠口服藥訂單!MAH制度紅利開始釋放,能否贏來CMO/CDMO新增長極?

2022-08-22

  從2016開始試點到全面落地推行,至今我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MAH制度)運行已有6年。在MAH制度、常態化集采等政策推動下,國內醫藥創新活力大大被激發,醫藥行業資源配置優化,催生了CMO/CDMO的快速發展。

  8月18日晚間,華海藥業(600521.SH)與輝瑞共同宣布,雙方已就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Paxlovid?)簽署本地化生產協議,合作協議期限為5年。華海藥業將在協議期內為輝瑞公司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的Paxlovid?提供制劑委托生產服務。

  在獲準進入中國市場半年后,輝瑞小分子新冠口服藥Paxlovid?在中國的本地化生產落地。此次牽手輝瑞,也是華海藥業入局CMO/CDMO賽道的一個里程碑。隨著MAH制度紅利持續釋放,CMO/CDMO業務有望成為華海藥業的新增長極。

牽手輝瑞

新冠藥物訂單有望提振業績

  Paxlovid?是一款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用于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為重癥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如老年人(60歲以上)或伴有一個或多個風險因素(如慢性腎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目前,Paxlovid?已在全球約70個市場獲得批準或緊急使用授權。據輝瑞的財報數據,2022年上半年,Paxlovid?在全球的銷售收入95.85億美元,榮登全球新冠治療藥物銷售榜首。

  今年2月中旬,國家藥監局(NMPA)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序進行應急審評審批,附條件批準了Paxlovid?的進口注冊。作為首款在中國獲批的新冠口服藥,Paxlovid?被列入第九次新冠診療方案用藥,隨后被納入醫保支付。

  在獲準進入中國市場后,輝瑞方面一直在尋找合作方,推進Paxlovid?在中國的商業化。3月份,瑞輝與中國醫藥達成合作,后者在2022年度內負責該藥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商業運營。而本土化生產方面,華海藥業捷足先登。

  根據雙方簽署的生產與供應協議,輝瑞公司提供奈瑪特韋原料藥與利托那韋制劑,華海藥業負責奈瑪特韋制劑生產,并完成組合包裝;合作范圍為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的Paxlovid?。輝瑞表示,依托雙方資源優勢,Paxlovid?由華海藥業進行本地化生產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藥物可及性。

  此次輝瑞選擇將Paxlovid?交由華海進行本土化生產,是對華海整個工藝技術和質量管理體系的認可。對于跨國藥企來說,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也給供應鏈帶來了巨大挑戰,依賴本土化生產制造能力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無論響應交付還是運輸物流都不失為更佳選擇。另一方面,承接跨國藥企的生產訂單,對本土藥企的工藝研發水平、生產與質量管理水平等都有更為嚴苛的要求。

  拿下新冠口服藥的訂單,無疑將對華海藥業的業績帶來積極的提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圍內持續蔓延,便攜的口服藥將是未來抗擊疫情的關鍵。目前態勢來看,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和進化,新變異株致死率下降,但傳染性大大增強。口服藥給藥簡便,占用的醫療資源少,加上中國人口基數龐大,新冠口服藥的需求空間可觀。

工藝開發技術強大

生產與質量體系對標國際一流

  此次輝瑞與華海達成合作并不意外。早在今年3月,華海藥業獲得輝瑞新冠口服藥的MPP授權,可同時生產Paxlovid?的原料藥和制劑。彼時華海強大的工藝技術突破能力和全球合規生產能力已經突顯出來。

  華海藥業在短期內連續獲得輝瑞新冠口服藥的CMO合作和MPP授權,得益于其一直以來著力打造的工藝技術突破能力,以及多年國際化運作所積淀的質量保證生產能力、全球注冊能力和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銷售網絡等綜合實力。

  作為國內首家在歐美實現大規模制劑銷售的藥企,華海藥業充分利用在海外多年積淀的研發注冊基礎,在高端制劑開發技術上形成了先發優勢,在工藝開發水平、生產與質量管理體系等方面與歐美國際接軌。

  產能與供應保障方面,華海生產基地能同時符合中國及多個國際主流官方質量體系要求,擁有完備的生產設備體系、質量控制體系、物料控制體系和公用系統控制體系及領先的質量研究平臺,在制劑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具備競爭優勢。

  同時,憑借自身在中間體、特色原料藥、制劑生產的垂直一體化優勢,華海具備強大的供應鏈保障能力,可在質量、供應鏈保障、服務的多重優勢下快速滿足市場需求,提高藥品的可及性。

MAH制度紅利釋放

激活CMO/CDMO發展新潛能

  此次與輝瑞達成生產委托合作,標志著華海藥業切入CMO/CDMO領域邁出了實質性一步。此前,華海藥業曾在2020年度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十四五期間公司將積極布局CMO/CDMO業務的發展。

  在這背后的支持邏輯是,我國MAH制度的紅利正在釋放。MAH制度實現上市許可與生產許可分離,促進醫藥行業專業化分工,給華海等具有強大工藝開發能力和生產制造能力的制藥企業帶來了新發展機遇。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實行藥品上市許可與生產許可合并的管理模式。自2015年起,我國開始引進MAH制度進行試點。2019年,MAH制度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20203月,《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和《藥品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對其中部分細則進行完善,有力推動了MAH制度的全面落地。

  如今,我國MAH制度運行已有6年。目前,國內已獲批的藥品生產許可B598家。作為最早試點MAH制度的10個省份,浙江省獲批的藥品生產許可B證數量排在全國前列。

  MAH制度、集采等政策推動下,國內醫藥產業格局正悄然發生變化。從近幾年的發展狀況來看,最先受益于MAH制度的是以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為主,具有上市許可持有人資格的企業,將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委托其他生產企業生產,起到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規模化生產的作用。未來,MAH制度的影響還將向研發端延伸,進一步推動藥品的研發創新。

  MAH制度改變了過去批準文號與生產企業捆綁式的注冊模式,實現了松綁式的審批,為藥品研發的供給端和需求端搭建橋梁,大大激發了我國醫藥創新活力。一些具有研發能力的醫藥企業、科研人員等主體也開始轉型成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

  另一方面,由專業的藥品研發企業、科研機構、科研人員開展研發活動,而具有藥品生產資質和能力的企業則承擔具體的生產功能,二者分工協同,也將推動存量生產資源供給側改革,有利于優化醫藥行業的資源配置,有優質工藝和生產能力的制藥企業規模化程度有望逐步提高。

  布局CMO/CDMO領域,華海藥業有先天優勢。華海藥業原本是做高技術附加值特色原料藥出身,后延伸至下游制劑領域,形成了制劑垂直一體化產業優勢。同時,出海多年,華海藥業擁有豐富的專利挑戰經驗,管線上不乏專利挑戰成功的品種,比如帕羅西汀膠囊,顯示出強大的專利突破和首仿能力。

  此外,作為最早實現制劑國際化的本土藥企,華海藥業擁有對標世界一流的質量研究和制劑工藝開發能力,通過國際主流官方機構認證的大規模生產能力。據華海藥業公告,2021年其兩大生產基地再次以零缺陷通過美國FDA和歐盟的官方檢查。

  此次合作突顯了華海藥業在CMO/CDMO業務領域的發展潛力,牽手輝瑞或僅僅是個開始。

  另一款備受關注新冠口服藥莫努匹韋(Molnupiravir)也正在申請進入中國。據公開信息,美國制藥巨頭默沙東的新冠口服藥莫努匹韋(Molnupiravir)已向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滾動遞交注冊申請資料,有望成為第二款進口新冠口服藥。

  面對輝瑞Paxlovid?和國產新冠口服藥的競爭,Molnupiravir若想在中國市場施展拳腳同樣需要考慮患者可及性,預計默沙東也會考慮采取委托合作方式進行本土化生產。值得一提的是,華海此前曾與默沙東在抗艾滋病領域有過多年的CMO合作。

  同時,華海藥業還可將接軌國際的研發制造能力和質量優勢轉化為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在國內創新藥研發熱潮中不斷挖掘CMO/CDMO業務的潛力。據市場消息,華海藥業正與多家國內biotech公司接洽合作。

  從可查詢的公開信息來看,華海正與國內領先的抗病毒藥物研發企業歌禮制藥接觸,雙方將探討以抗病毒藥物研發及產業化為突破口,合作推動浙江制造的抗病毒藥物國際國內市場的拓展。

  可以預見,伴隨著MAH制度的紅利不斷釋放,華海藥業憑借制劑研發與產業化方面強大的競爭優勢,有望在醫藥創新研發成果產業化浪潮中不斷培育新增長極。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rvXYxOTltHpJV71JBJ1TUQ